当前页面: 首页 -创新工作

任海波创新工作室

时间:2019-05-27           浏览次数:3,545

任海波创新工作室攻关液压爬升施工设备技术

亮出超高层施工“中国名片”

 

      任海波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以建研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海波为领军人,以提升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为宗旨,是围绕工程建设液压爬升施工设备展开技术攻关的科研团队。工作室共有成员27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14人。工作室聚焦工程科技服务领域,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多年来先后提出并研发出组合式爬升钢平台、自爬升吊装平台等二十多项成果,应用于吉隆坡标志塔、周大福金融中心等国内外工程,亮出了超高层施工的“中国名片”。

拿出超高层施工“建工方案”

     武汉绿地中心工程高500米,正面看类似纺锤形,两头窄中间宽,造型新颖,结构复杂。建设单位对主体结构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施工中基本每层都需要同时多维度斜向爬升,并且爬升角度与方向不断变化,这在国内外很少见。不仅如此,工程高空作业时如何做好安全防护,也是任海波创新工作室面临的巨大挑战。

     面对难题,工作室成员团结一心,向困难发起了冲锋。有时候刚刚攻下一个难点,新问题的出现就推翻了第一步的成果,但是大家毫不气馁,推倒重来、反复修改成了家常便饭,平均每天出图达几十张。尽管如此,设计瓶颈仍然未能突破。工作室的设计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单次变角度斜爬升,但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持续频繁变化的爬升,总是需要附加其他临时辅助设施,照这样施工,100多层的结构,无疑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为了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团队成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充分开展讨论,吸纳、听取不同专业同事的建议。一名新入职员工大胆向团队提议,将爬升用的液压驱动系统进行简化,应用在横向支腿调节上,与可旋转的附着装置上下配合,两点推动一起完成设备角度变化,不用每层再安设临时支撑拉拽架体。

     这个提议一下子打开了工作室的思路,最终经过多次仿真模拟试验,形成了“空中横向自调节钢平台技术”的最佳方案,实现了建筑结构横截面变化施工中,钢平台自行调节跨距,无需局部拆改,无需设备落地,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技术水平。

     该项技术后来还应用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工程,并被中央财经频道、北京新闻频道报道,被称赞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技术”!

 打造液压爬模“独门绝技”

      智能化爬模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监测”的核心技术。工作室自主研发了智能安全监测云平台,主要包括施工载荷监测、定位导航、超载报警、漫游参观、云平台数据处理五大功能,可实时监测设备关键节点荷载动态变化情况、环境温度,智能引导并快速定位问题节点,预设三级报警,从而确保爬模的安全、高效、精准运行。

      今年5月,工作室中标了上海大悦城二期北地块液压爬模项目,成功应用了智能安全监测云平台。该项目位于上海静安区,建筑高度200米,是苏河湾商务核心地标工程,也是工作室与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合作的第二个项目。

      工作室工程设计方案以电梯井爬模体系应用为起点,对此项目的技术特点、难点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建研院大量既有的施工案例,为总包单位进行了一次专业的技术宣讲。工作室技术团队不仅解答了总包方提出的所有技术问题,还提出了总包方没有考虑到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其他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工作室多样的技术储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得到了总包单位的高度认可:“这个项目如果建研院做不了,那其他单位都做不了”。总包单位最终确定使用建研院爬模施工方案,并拓展至外框框柱采用爬模体系施工,该工程的合同额也因此从100万提高到400万,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任海波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在超高层施工专用液压爬升综合技术方面引领行业发展,累计承担了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科技成果20余项,6项成果通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累计获得1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国家专利;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10余篇;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编制及修订3项。

     

      展望未来,任海波创新工作室将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推动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拼搏奋进,为行走在云端的超高层建筑施工保驾护航。